“中国粮谷”项目概况和进展
建设服务于粮食行业科技进步平台的想法,是河南工业大学由来已久的心愿。在郑州打造全球粮食科技创新高地---“中国粮谷”的构想,提出于2018年4月。
2019年3月8日,总书记在全国人大河南团,关于河南“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要有新担当新作为”的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中国粮谷”的信心。
中国粮谷,是以粮食产后科技创新为目标,汇聚人才、科技、资本资源,打造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产业政策为引导,以产业资本为动力,具备引领型突破能力的粮食产业发展平台。
2. 聚焦的五个粮食产后产业环节是:收储、加工、包装、物流、供应。
3. 聚焦的五个粮食产后产业面向是:米面、油脂、杂粮、食品、饲料。
1.中国粮谷实施的“三三五”战略是:共享科学研究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共性平台、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三大资源。打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应用研发与技术推广、技术推广与风投资本三个衔接;在基于生物技术的产品链变革、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打造、基于装备技术的产业链升级、基于绿色技术的减损保质、基于标准化技术的品质提升;五个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2.实现“三线”提升与“三链”融合
(1)“三线”提升是:在粮食储藏品质损耗、加工损耗、物流损耗方面的全面降低和品质提升;在粮食加工装备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方面的全面掌控和智能化提升;在粮食污染物探测、安全检测、功能性营养检测方面的技术自主与提升。
(2)“三链”融合是:以绿色原粮加工、营养健康食品生产、粮食资源精深开发,推进“藏粮于技”,促进产业链延伸;以快捷、精准为目标,建立大数据信息反馈系统,促进新业态形成,实现粮食产业供应链打造;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推广,精准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价值链提升。
科技引领,是促进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有效切入点。三链协同发展的关系是,以供应链再造,促进产业链延伸,拓展价值链提升。
中国粮谷,着力于信息技术的导入,推进粮食供应链打造;着力于装备制造的升级,支撑粮食产业链延伸;着力于丰富业态的生成,实现粮食价值链提升。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新担当、新作为,做出务实的行动注解。
粮食安全中“安全”的三层含义是:产量、品质与供应的安全。藏粮于地,是产量安全的基础;藏粮于技,是品质安全的支撑;三链同构,是供应安全的保障。从粮食产后看,在收储、加工、包装、物流、供应环节中,直接损耗、营养损耗、价值损耗数量惊人。粮食产后品质与供应安全的短板,需要以强劲的科技支撑予以提升。
河南是国家粮食核心区,粮食是河南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做好粮食这篇大文章,以粮食科技建设为抓手,强化郑州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是对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导向恰当契合。
2020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在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中,打通支撑科技强国的全流程在数字经济、智能 经济、生命经济产业中,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和动力源。“中国粮谷”的建设,正是在新格局下,以粮食科技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务实行动。
三、“中国粮谷”建设条件和发展空间
“谷”类科技园区的核心支撑是:科研聚焦、人才聚集、技术引领。关于“硅谷”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没有用斯坦福,就没有硅谷;没有硅谷,就没有一流的斯坦福。
与斯坦福大学专注于硅基材料的研究,成就“硅谷”奇迹的初始条件相比,河南工业大学依托粮食科技建设“中国粮谷”,在科研聚焦、人才聚集、技术引领方面,有着比斯坦福当年更为厚实的基础条件。用3—5年,在郑州打造全球粮食科技制高点,使“中国粮谷”成为郑州的国际新高地、科技新地标,具备显著的条件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1.产业基础
(1)河南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口粮产量稳居第一;每年调出3000多万吨原粮及加工制品,作为第一产业的河南农业优势显著。
(2)河南被誉为“天下粮仓”和“国人厨房”,主食产业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3)郑州是全国交通的“心脏”和“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为粮食产业科技发展提供了通达的交通优势条件。
2.科技基础
(1)牵头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建校于1956年中央粮食干部学校;1959年迁址郑州,成立全国第一所粮食本科大学:郑州粮食学院。2004年,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现有75个本科专业,集本、硕、博三级人才培养为一体。
河南工业大学是粮食学科专业设置最为完整的高校,科技成果在粮食行业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在标准创制方面2014年与清华大学比肩,在人才培养方面被誉为粮食行业的黄埔军校,在社会服务方面是科技兴粮的生力军。
(2)协作高校: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轻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密集分布于此,为粮食科技协作,提供了难得的系统性专业合作资源。
(3)协作院所: 河南工大设计研究院、中粮郑州设计研究院,是国内七大粮食工程设计单位中,最具实力的粮食技术工程设计机构,专业协作资源优越。
(4)协同单位: 以郑州商品交易所为代表的涉粮单位高密度汇聚郑州,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粮食行业资源优势聚集地,粮食科技协同创新基础得天独厚。
1.河南粮食产业发展空间
与农业相比,作为第二产业的河南粮食加工业的短板劣势也同样突出。整体表现为:加工比例不高、产业链条不长、龙头企业不多、品类品种不丰富、品牌影响力不大的特征。
2.国内粮食科技发展空间
与主要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主粮与食品领域科学研究、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物流供应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由此造成粮食产后在储藏、加工、物流、供应环节每年损失量约达700亿斤,相当于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粮食科技提升空间巨大。表现为:
(1)创新科技领跑比例小;(2)科技成果质量与转化率低;
(3)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弱;(4)主粮与食品加工增值比例低;
(5)主粮与食品加工业、物流、供应损耗大。
3.粮食产业科技发展空间
短板意味着担当,缺陷蕴含着作为。 “扛稳粮食重任”,需要大力提升粮食产后科技贡献率;需要在藏粮于技的“技”上下大功夫;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链”上做大文章。
通过聚焦粮食科技,向产后减损要“产量”,向精深加工要“价值”,向现代装备要“效率”,向绿色标准要“安全”,向数字驱动要“转型”,向机制创新要“升级”,这正是“中国粮谷”建设的依据和发展的空间。
1领导高度重视
项目提出以来,武国定副省长、黄强常务副省长、张务峰局长听取了汇报,给予了积极肯定,表示大力支持。
2政策支持有力
建设“中国粮谷”已经写入六个省部级文件。项目已纳入河南新一轮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初步方案,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接“中国粮食科技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地郑州的事宜正在推进中。
3.业界反响强烈
中国粮谷项目一经提出,引起了在国内外粮食行业的高度关注。国内龙头企业中,中粮、中储粮集团等;国际涉粮机构高校中,国际谷物理事会、国际谷物科技协会、法国粮食出口协会、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积极联络询问进展,探寻合作方式。
4.投资方大力支持
北京建工集团、九洲证券、建行河南分行等多家机构,对中国粮谷的社会资本导入,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取得了建设性成果。
四、“中国粮谷”建设框架
中国粮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粮食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粮食产业发展为根本,以粮食产业经济质量发展为目标,促进农业、粮食、食品三体聚合,实现“三链”融合再构,推动粮食产业技术装备升级,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夯实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粮谷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建设科学研究具有影响力、技术突破具有创新力、成果转化具有竞争力、产业提升具有引领力、文化传播具有穿透力的,全球粮食科技制高点。
中国粮谷的建设思路是:紧扣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和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坚持政府主导,依托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科技优势,建设全球“粮食科技创新中心”、全国“粮食高新科技园”“河南粮食高新技术产业集成示范基地”体系,打造高人才、高科技、高资本汇聚的粮食科技创新平台。
1.中国粮谷的项目名称是“郑州粮食高新技术产业集成示范区”。项目由“粮食科技创新中心” “粮食科技发展轴”“粮食高新科技园”“粮食高新技术产业集成示范基地”四个子系统形成“一心一轴一园多区”的格局。项目选址于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空间上拟将 “一心一轴一园”,集中布局于郑州高新区西北方向,形成核心区。
“一心”,粮食科技创新中心设置于河南工业大学高新区校区北面; “一轴”,科技发展轴沿莲花街、新龙路东西向延伸,双线布局;“一园”,粮食高新科技园,设置于连霍高速以南、西南绕城以东、索须河西北区域; “多区”,粮食高新技术产业集成示范基地布局于省内外适合的区域。
2.中国粮谷项目布局设计
“一心”即粮食科技创新中心 的布局设计是,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中心,设置聚焦于粮食科学研究的五大研究院和一个博物馆。形成现代粮食实验室体系。
“一轴”即粮食科技发展轴 的布局设计是,项目沿莲花街、新龙路双线布局,设置粮食科技转移转化的三个中心一平台一园。形成粮食科研创新联盟和科技研发聚合体。
“一园”即粮食高新科技园 的布局设计是,在新龙路7号地块,设置粮食科技转化孵化八大功能区。形成粮食科技中试试验与转移转化体系。
“多区”即粮食高新技术产业集成示范基地的布局设计是,在省内粮食主产区依据资源禀赋多地布局,第一期计划建设粮食科技推广应用七大基地。形成粮食科技产业化应用推广体系。
中国粮谷的核心功能是,科研聚焦与产业赋能。
“中国粮谷”着力打造现代粮食实验室体系、粮食科技研发体系、粮食科技产业化体系,构建粮食科技创新物质基础。通过工程项目实施,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实验室经济建设,增强中国粮食权威性和国际话语权;通过科技基金、风投资本、产业基金等金融工具引入,促进技科赋能粮食产业发展的能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带动一批企业成长,构建起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
中国粮谷项目运营管理核心理念是,“政府主导+科技引领+消费带动+产业驱动+市场运作”。
需建立河南省与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的共建机制。需设立“中国粮谷管理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与服务职能。
拟设立项目法人。由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河南工业大学、郑州粮谷实业公司三方联合成立“郑州粮食高新技术产业集成示范区有限公司”负责中国粮谷建设、开发、运营与管理。
拟设置和组建的三大运营主体。第一,粮食科技创新中心管理主体是,河南工业大学。 运营设计:理事会制。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工程应用研发,通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实现收益反哺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粮食高新科技园管理主体:郑州粮食高新技术产业集成示范区有限公司。运营设计:股份制。负责投资建设、科研机构企业入驻、科研孵化服务与管理。第三,粮食产业技术研究院管理主体:政府主管部门、河南工业大学。运营设计:理事会决策下的院长负责制。负责市场化组织创新资源,实现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无缝对接;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开放融合共享的国际粮食创新平台。
中国粮谷一期(五年),建设用地6693.5亩,建筑面积4405049.4平方米;建设总投资690亿元。其中,申请政府支持基建投资30亿元、科研支持资金1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650亿元。
建成集粮食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发、产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中国粮谷“一心一轴一园”科创核心体系。
(二) 建设进度
中国粮谷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实施。第一期五年,先行起步“一心一轴一园”建设,“多区”基地同步规划,压茬推进。
经五年建设,到2025年,建成集现代粮食实验室体系、粮食科技研发体系、粮食科技产业化体系三位一体的粮食高新科技园。
经十年建设,到2030年,建成根植于郑州、立足于河南、合作全国、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心一轴一园协同,带动多区并举”的粮食科技研发应用推广体系。
中国粮谷作为引领型科研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创新型粮食科技公司培育平台、粮食产业科技集群建设系统工程。
建议将中国粮谷作为重大创新示范项目,纳入郑洛新自创区建设统一规划,给予自创区、自贸区、创新驱动等相关政策措施。建议给予如下政策支持。
设立由郑州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中国粮谷”项目领导小组。组建由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河南工业大学及投资方牵头的项目建设工作专班。
3.推进项目纳入河南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和郑州市“十四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